自新冠席卷全球以来,除了带走了数百万人的生命,重挫了全球经济,各国央行和政府为了避免经济衰退而纷纷选择“开闸放水”,即降息甚至进行QE(量化宽松),诚然,这些措施刺激了经济的复苏,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后遗症--全球高通胀。
在美国,消费者价格(CPI)正在以1990年以来的最快速度增长,过去的一年,虽然美联储多次加息以控制通胀,但2023年1月份的CPI仍然高达6.4%。在中国和日本,生产者价格超过预期。作为第四大经济体的德国,也面临同样的困扰。
这意味着,从你餐桌上的食物到你汽车里的汽油和你的家庭取暖费,所有东西的价格今年都可能上涨了。
在美联储看来,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与新冠有关的限制导致的供应链瓶颈推动的,随着大流行病的消退,这些问题应该自行解决,而不需要采取积极的加息等干预措施。
但在这一点上,"过渡性通货膨胀 "已经比许多人--包括美联储--所预期的时间长得多。通货膨胀的压力看起来可能至少还会持续几个月。更高的成本正在全球供应链中显现出来。半导体短缺已经削弱了利润率并限制了生产。由于劳动力成本激增和生产延误,苹果公司和亚马逊公司正准备迎接一个令人失望的假日购物季。
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越长,你的购买力就会受到更大的影响,因为通货膨胀超过了工资增长。
通货膨胀是一种“隐蔽税”
中国自由派经济学家也对通胀的伤害性有过论述:
“通货膨胀是一种隐蔽税,它对一切手里有货币,银行有存款,和将来有货币收入的人征收了一笔税。而且这种税不很公平,它不是按财产的多少来征收,而只按持有货币的多少来征收。真正富有的人未必持有大量货币。他们的资产多半是股票,房地产以及各种实物。
“所以通货膨胀改变了财富存量的分配,也改变了收入分配。一般来说,通胀最不利于拿固定工资的公教人员,因而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,降低他们的生产效率。而公教人员在维持政府正常工作中以及学校教育方面是至关重要的。”